汉语是汉民族语言的简称,在不同人的认识中,在不同的语境下,汉语常有两种内涵,一是汉语是包括汉字中文在内的文字语言,一是汉语是独立于汉字中文的口语。
汉语口语与汉字中文,从产生初期开始,就是相生相栖、相随相伴、相互促进的。
因为古代没有广播电话,录音留音等设备,语言的传递传播只能是口口相传。中国地域辽阔,地域被山川江河分隔,交通也不发达,就形成了多地不同的方言。如:北方方言、吴方言、湘方言、赣方言、客家方言、闽方言、粤方言等等。
秦始皇统一文字后,不同的方言都用统一的文字来表述。汉字中文是全国人学习、交流、考核的标准,影响着各方言的变化,使得各方言之间差别不大。
“自从文字产生之后,在汉语漫长的使用过程中,由于书面语和口语的互动作用,书面语对口语的影响要大大多于口语对书面语的影响。”(① 潘文国:《字本位与汉语研究》,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2年,第144页。)
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推广普通话,用北京话为基础方言,统一汉字发音。现在的汉语多指普通话汉语。汉语通过汉字中文来表述,依存于汉字中文。
有观点认为,汉语是口语,可以独立于汉字而存在,可以用拼音文来表示。
这一观点是难成立的。首先,汉字是单音节,音素少,只有23个声母,24个韵母,组合成413个音节,有很多的同音字。同音字,用拼音去书写表述,就难于分辨。
其次,汉字是一字一音,不应拼读,拼读不是中文(字词句)的发音方式。字母拼音文字,其发音方法是拼读。采用拼音文表述汉语,读音有很大的差别。
第三,采用拼音文表述汉语,字音的拼读过程会降低阅读的速度。
同音字影响意思的分辨,拼读改变汉语的读音,拼读降低阅读的速度。离开汉字的汉语,必然是低效的,错误百出的,是没有生存能力的,很快就会被淘汰的。
因此汉语与汉字相分离,是没有前途的。
汉字、中文、汉语,文字、语言,语文,每个词都不能包括文字与口语这两个概念。因此人们常用两个词的组合,如:汉语汉字,汉语中文,语文,汉字汉语,汉字中文,语言文字,文字语言,等等。这些词表达的意思不全相同。
本文题目不用“汉语”而用“汉字中文”的理由:
1. 汉字中文的学习,包括字词句的听说读写,包括了汉语口语。
2. 离开汉字的汉语(口语)是低效的,是没有前途的。汉字中文是第一位的,汉语口语是第二位的。
3. 汉字也可以是其他语言的文字,如汉字日语,汉字韩语,汉字越南语,也许以后汉字还可能会是别的语言的通用文字。
4. 汉字中文,顺序是先有汉字再有中文,这也是合理的。
对于字母表音文字,“语言文字”是合理的表述,即先语言后文字。语言存在在先,用通用的表音字母符号来记录语言在后。
相较于其他的多种表述,“汉字中文”一词,更能反映原创的象形文字的本原与核心。
汉字的易学性源于汉字的本质特点,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:
汉字很多,《康熙字典》收字47 035个,2010年《汉语大字典》收字60 370个。1994年的《中华字海》收字85 568个,这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。
但常用字不多,据统计,红楼梦书用了4 200个字,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也只用了2 981个字。
1988年发布了《现代汉语常用字表》,其中包括常用字2 500个,次常用字1 000个,共3 500个。
多年多种多次的常用字数量与覆盖率的统计数据都很相近。
图 1 常用字数与覆盖率
1 000个常用汉字,在通用文本中的覆盖率达90%。(冯志伟:《信息时代汉字的标准化和共通化》,《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》1997年第 2期。)
中文的常用字少,但词多。1 000个汉字能组成5 000多个词组,词意是以字义为基础的。学会了1 000个常用字的听说读写,也就基本学会了5千多词组,就可以初通中文,具备中文自学能力,进入中文的中等水平。
汉字是单音字,发音过程简单,且相同。即一张一合,一开一关,中间没有颤抖,没有转折,像一个脉冲,可以用彩虹形“∩”来描述。字词句中每个汉字的音都是完整的,分隔独立的,不变的。
“汉语的音节是外松(音节间清晰)内紧(拼合过程模糊),英语的音节是内松(音素和拼合过程清晰)外紧(音节和单字间界限不清),这两个特点对文字体系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。”( 潘文国:《汉英语对比纲要》,北京: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,1997年,第155页。)
字音音素少,只有23个声母,24个韵母。24个汉字的字音就可能包括24个声母24个韵母,就可能包括大部分汉字的发音,汉字字音的教学量很小。
汉字发音的彩虹模式 ,直接读字习音,充分利用人的语音学习能力,简化发音过程与声调的解释,以简驭繁,使字音很易学。
图 2 彩虹发音模式(Rainbow Pattern)
一个声母与一个韵母组成的一个字音,有4个声调。四个声调的音也都是单音,汉字单音的发音过程,都可用彩虹形“∩”描述。
一个字音的4个声调的发音,其口型与发音器官的运动是相同的,细微区别是难于比较,难于描述,难于记忆,也难于间接模仿(通过文字描述来学习模仿)的。
但人类天生有很强的语音学习能力,只要直接听音,直接模仿,都可以学会的,多次练习就可以形成肌肉记忆。学习四个声调的发音,直接听音直接模仿练习,更简单。
汉字很多,字形各异,看起来很复杂。但字形有简单的、系统的内在规律,和码字形技术 对此做了很好的归纳总结。掌握了汉字字形的规律,字形的分析与理解、书写与输入、记忆与不忘,就都简单容易了。
汉字的基本笔画是横竖撇捺(一丨丿丶),平面最基本的符号有“コ匚口凵冂乂”。和码的25个字形字母,在字形上互不相同,在字义互不重叠,且容易分辨、书写与记忆,代表了汉字的基本形义信息,是汉字字形知识与技术的起点。
图 3 和码的25个字形字母
以此为起点,再学习扩展字根表,与单字的字形分析与编码方法。3次课,4~6小时,外国学生就可以全面掌握汉字字形知识与编码输入技术。以此为基础,汉字的书写与输入,分析与记忆,就都简单易学,汉字字形难的问题就解决了。
任何语言,其文字都有“字形、字音、字义”三要素,教学首先是要建立文字“形音义”的直接对应关系,形成条件反射,如:
形→音义:看到字形,能直接读字音、知字义;
音→义字:听到字音,能直接知字义、写字形;
义→音形:想表达字义,能直接说字音、或写字形。
怎样建立单字“形音义”的直接对应关系呢?有两种方法,一字字地分散独立记忆,二是背诵短句记忆。
一字字地,孤立地记忆“字形→字音字义”的对应关系,是以一个个“字形”为线头。线头多,零散,很难。
表 1 单字表,分散记忆单字的“形音义”
单字 | 字音 | 字义 | 词性 | 词组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钟 | zhōng | Clock, time | Noun | 时钟,分钟,几点钟 |
分 | Fēn | Minute, separate | Verb | 分心,分开,四分之三 |
几 | Jǐ | Several, a few | Prep, Number | 几点?几天?几分钟 |
间 | Jiān | Space, between | Noun, Prep | 中间,心间,晚间 |
时 | Shí | Time, hour | Noun | 时钟,有时,有时间 |
呢 | Ní | What about | Interjection, particle | 谁呢?几点呢?哪里呢? |
里 | Lǐ | Inside | Adjective | 哪里,在心里,爱在心里 |
哪 | Nǎ | Where | Preposition | 哪天?哪一天?你在哪? |
在 | Zài | At, rest with | Preposition | 在吗?在前面,在这里 |
点 | diǎn | Location, point, little | Noun | 点心、早点、有一点 |
地 | Dì | Land, field | Noun | 地点,天地,在地上 |
但把上表中的单字,放到一句日常口语中去背诵记忆,就容易了。
时间,几分钟?地点,在哪里?
时间几分钟呢?地点在哪里呀?
这些常用短句在各个语言中都有,句意很常用。熟读与背诵这些词句,就是通过生活场景中的“意”来记忆字音字形,以短句的“意”为线头,线头少,就不零散,且生动形象。
一二三,三二一;上中下,前和后;
谁帮我?我帮你;谁爱谁?我爱你,我们爱你。
从短句的“意”出发,记忆字音字形,是背诵短句的功能特点。
汉字是单音字,很容易组成三字词、四字词、五字词等,有一定韵律,有一定意义的短句,很适合于背诵,这是单音节汉字独有的突出优点。
我国几千年的文言文教学,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等教材,充分发挥了短句背诵的重要作用,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。
通过背诵短句来记忆汉字的“形音义”,是中文特有的高效学习方法。
2022年,和码中文教学法与上海政法学院合作,开办了16期2周共6次课的在线和码中文速成班,有超过3 000位外国学生参加,约有500位认真学习的学生,2周内6次课达到了:
(1) 能写一手好字;
(2) 2. 能快速字形输入,每分钟输入30字以上;
(3) 3. 能用标准普通话认读60个汉字,能背诵10个6字短句;
(4) 全面掌握中文快速学习的方法,打下快速学习中文的基础。
两周6次课,外国学生熟练地掌握字形书写与输入,掌握准确中文发音并背诵短句,这足以证明:
(1) 《和码中文教学法》是快速有效的;
(2) 汉字中文是非常易学的。
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效果,得到了学生普遍的肯定,以下是两位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:
图 4 外国学生对两周《和码中文》课程的反馈意见(1)
图 5 外国学生对两周《和码中文》课程的反馈意见(2)
更多的学生评语,请查看网页:http://www.HeChinese.net/Testimonial。